明十三陵有哪些皇帝简介(十三陵有13个明朝皇帝)
北京明十三陵,埋葬了13位明朝皇帝。明朝国祚276年,一共有16位皇帝,另外3位去哪儿了?这一切的变动缘由,都和一个人有关,他就是明成祖朱棣。
明朝的3位皇帝,与十三陵中没有机缘,未能长眠于此,他们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代宗朱祁钰。下面就讲述一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古代常说的九族,包括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在丧葬方面的规定,《周礼》的基本说法,要按照这个辈分排列。平民百姓是如此,皇家也不例外。
古人有家、国、天下的情怀,能够看得见的体现,也包括逝世以后的墓地。一个家族的坟墓,绝不会随意安排,更不会轻易迁坟移墓。
靖难之役后,面对朱元璋,朱棣难以摆脱逃避的嫌疑
《明史》载:”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是日,葬高皇帝于孝陵。“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寝是孝陵,位于当时的都城应天,今属南京玄武区。朱棣迁都北京后,后续的明陵,就都和朱元璋的墓地分开了。
朱棣迁都北京,有三个原因:第一、被封燕王,习惯了北方饮食和气候,并且北京也是他靖难之役的发起地;
第二、朱棣是戍边皇帝,当时明朝北部边境并不安宁,把国都定在北京,做法硬汉。后来朱棣安排太子朱高炽守家,自己戎马倥偬,最后病逝于征途。
第三、这是朱棣无法直言的一个原因。“靖难之役”,不过是个噱头而已,朱棣不至于谎话说多了,连自己都相信了。无论如何,朱棣这个皇位是抢来的,面对先皇朱元璋,朱棣无法做到问心无愧。
迁都北京之后,朱棣确定了自己的陵寝位置,把北京昌平区的一块福地,赐名:天寿山。至此,父子分家,朱元璋孝陵,独享南京龙脉,朱棣入驻北京万寿山明陵。
建文帝朱允炆,迷雾重重,成为传说
朱元璋的儿子朱标被立为太子,但还未登基就去世。于是,皇太孙朱允炆接任,即为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任皇帝。
“靖难之役”,叔叔朱棣和侄子朱允炆,经历4年战争,最后以朱允炆战败而告终。在一片火海中,建文帝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找不到朱允炆,成为困扰朱棣余生的一个困惑。
据传,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一个秘密使命就是寻找消失的建文帝。然而,直至今日,仍然是迷雾重重。人都没有找到,即便是贵为大明帝国的皇帝,朱允炆的陵墓,更是无从谈起。
代宗朱祁钰,被朱祁镇降低身份,葬于亲王陵地
明英宗朱祁镇太过狭隘,不承认朱祁钰的皇位,所以朱祁钰死后,未能进入明陵,并且还把建好的陵墓拆了。但是,这件事怎么会和朱棣扯上关系呢?
朱棣启用太监,部分原因是他对太监没有坏印象。靖难之役中,朱允炆身边的太监,成为了朱棣的情报人员。并且,称帝后,有的太监还为他分担一部分繁重的工作。
但是,朱棣没有想到的是,明朝国运竟然被一个太监来左右,后来太监们前赴后继,左右朝政,直至明朝灭亡。所以,朱棣难辞其咎。
明英宗时,大太监王振鼓动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土木堡之变”惨败,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部首领也先俘获。国不可一日无君,作为朱祁镇的兄弟,朱祁钰才被迫上位,坐上龙椅。但后来,名将于谦主导的北京保卫战之后,朱祁镇的筹码作用消失,成了废物,于是被主动送回。
朱祁镇认为:自己只不过出了一趟远门,时间稍微长一点而已。现在既然回来了,当然继续坐上皇位。至于朱祁钰,反正是临时替补的,能过几天皇帝瘾就不错了,应该赶紧让位。
兄弟朱祁钰认为:你说走就走,想回来就回来;这皇位,你们让坐我就坐,不让坐我就不坐。这未免也太不严肃了吧?难道你忘了吗?现在我是皇帝啊!
于是哥儿俩闹翻。多方面原因,朱祁钰病入膏肓,朱祁镇趁机搞了个夺门之变,重新登上皇位。掌权之后,把朱祁钰降级,按亲王对待。朱祁钰没有撑多久,就去世了。
结果,景泰帝朱祁钰的最终归宿,没能进入明皇陵祖坟,而是安排到了金山墓区,位于北京西郊的玉泉山附近。
结束语
上述情况,看似剪不断理还乱,其实都和朱棣有关。这样,明朝16位皇帝中,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钰这3位,就脱离了组织,成就了明十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