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天的四字成语,有树、有雨、有清凉
俗话说的好,“冷在三九,热在三伏”,面对“酷热难耐”的伏天,我们可以窝在家里,吹空调、吃西瓜、看书,来躲避骄阳似火的太阳,享受着清凉。
而在古代,没有电扇,没有空调,古人是怎样避暑的呢?在成语中我们经常能找到描述夏日清凉的成语,不如来了解一下它们背后的故事。暑假多抽时间,陪孩子读一读经典成语故事,从成语中感受夏天的清凉,感受生活的美好。
夏雨
夏天的雨,不似春雨的娇羞温柔,不似秋雨的慷慨凄苦,它来则兴致勃勃、气势滂沱,去则心满意足、艳阳高照。夏天的雨落在身上,使人感到凉爽,也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一丝清凉。
【释义】成语出自汉·刘向《说苑·贵德》。夏天的雨落到人身上,使人感到凉爽。比喻及时给人教育和帮助。
【近义】春风风人 春风化雨
【反义】落井下石 雪上加霜
【成语故事】
孟简子曾经担任过梁国和魏国的丞相,后来因为获罪逃到了齐国。齐国的国相管仲迎接孟简子,并问他:“你任梁国、魏国的丞相时,有多少门客?”孟简子回答说:“大约有三千人。”管仲又问:“那现在有多少人跟随你来呢?”孟简子答只有三个人。管仲问其原因,孟简子说:“其中一个人的父亲死了,没有钱安葬,我帮他安葬了;一个人是他的母亲死了,没钱安葬,我帮他安葬了;还有一人的兄弟招惹了官司,我帮了他。”管仲听后,自省没有能像孟简子一样及时给人以帮助,说:“我不能像春天的风吹在人身上,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我一定会有麻烦的。”
【成语接龙】
夏雨雨人——人情世故——故弄玄虚——虚张声势——势在必行——行不顾言——言归于好——好心好意——意料之外——外柔内刚——刚愎(bì)自用
荷花
夏日里的荷花,一枝枝亭亭玉立,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依立,娇羞欲语。夏风吹过,荷香阵阵沁人心脾,给人带来清凉之意。而人们之所以爱莲,更是因为它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
【释义】成语出自宋·周敦颐《爱莲说》。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被污泥所污染。常用于形容荷花。
【近义】洁身自好 涅而不缁(zī)
【反义】同流合污 沆瀣(xiè)一气
【成语故事】
清代邓显鹤在《周子全书》中记载,嘉祐六年(1061年)至治平元年(1064年),周敦颐在虔州任通判。他为人清廉正直,淡泊名利,平生酷爱莲花,在军衙东侧挖了一个池塘,全部种植莲花。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散文《爱莲说》。他认为菊花像人间的隐士,牡丹像人间的达官显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则像人间的君子。
【成语接龙】
出淤泥而不染——染旧作新——新仇旧恨——恨之入骨——骨肉之情——情真意切——切肤之痛——痛不欲生——生死与共——共相唇齿
竹林
夏天的竹林郁郁苍苍、重重叠叠,那绿竹林的枝叶犹如一顶碧绿色的华盖,遮住了太阳、白云、蓝天,给大地投下了一片阴凉。若要画竹,心中先要有竹林的形象,而心中的竹林更加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景象。
【释义】成语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yún dāng)谷偃竹记》。在画竹子之前,心里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考虑周全。
【近义】心知肚明 成竹于胸
【反义】不知所措 张皇失措
【成语故事】
北宋有一个叫文与可的画家,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为了画好竹子,文与可每天都在竹林里观察竹子的形态,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仔细观察竹子的生长状态,竹节的长短粗细,竹叶的形态、颜色、疏密程度。他把竹子的每一个形态细节都记在心里,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情况下会有什么不同,他都一清二楚。所以每次作画的时候,文与可都显得十分从容,画出的竹子也十分传神。晁(cháo)补之称赞说:“与可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成语接龙】
胸有成竹——竹报平安——安居乐业——业精于勤——勤俭持家——家长里短——短兵相接——接二连三——三人成虎——虎落平阳——阳春白雪
蝉鸣
“知了……知了……知了……”夏日傍晚,太阳下山,伴着微微凉爽的夏风,耳畔回荡着蝉鸣。蝉生于夏天,终于夏天,它用脱壳证明成长、蜕变,用鸣叫诠释夏天的酷热,也用鸣叫告诉人们它曾经来过的每一个夏天。
【释义】成语出自元·马致远《任风子》第四折。蝉从幼虫变为成虫时蜕去原来的外壳。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设法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察觉。
【近义】瞒天过海 缓兵之计
【反义】瓮中捉鳖 腹背受敌
【成语故事】
南宋时期,宋军和来犯的金军屡次作战。一次战役中,宋将毕再遇与金军对垒,金军人数众多,双方实力悬殊。毕再遇为保存实力,决定先行撤退。为避免金军追击,毕再遇暗中指挥军队撤退,下令士兵敲响战鼓,一时间战鼓隆隆。金军以为宋军正在排兵布阵,不敢轻易行动。几天后,战鼓声开始减弱,金军以为宋军已经疲乏,时机成熟,于是攻进宋营,却发现营帐空无一人,宋军早已撤退了,鼓声是由一群被捆在鼓下面的羊因痛苦挣扎而撞击鼓面发出的。
【成语接龙】
金蝉脱壳(qiào)——翘*(qiáo)足企首——首屈一指——指鹿为马——马到成功——功成名就——就事论事——事不过三——三人成虎——虎口拔牙——牙牙学语
* 没有以“壳”开头或同音的成语,故用“翘”(qiáo)接续。
瓜果、梅子
夏天是瓜果、梅子成熟的季节。夏天里最让人难忘的味道,就是将洗净的瓜果、梅子浸入冰凉的冷水中,待浸凉后,吃上一口,酸酸甜甜,冰凉解渴,清凉惬意,暑气全无,而这就是夏天的味道。
【释义】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原意是人想起夏日梅子的酸味就会流口水,因而止渴。后比喻无法实现愿望,就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近义】画饼充饥 纸上谈兵
【反义】名副其实 实事求是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率兵攻打宛城。天气炎热,将士们长途跋涉,口渴难耐,但所带的水已经喝完了,路上找不到取水之地,最近的水源也还有很远的距离。士兵们没有水喝,消极懈怠,行军缓慢。曹操担心这样下去,会贻误战机。他想到梅子可以用来解渴,而眼下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就对将士们说:“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里边的梅子应该已经熟了,我们加快赶路,很快就可以吃到梅子了。”将士们听到有梅子,不禁口齿生津,士气大振,很快就赶到了有水源的地方。
【成语接龙】
望梅止渴——渴者易饮——饮恨而终——终其天年——年华垂暮——暮去朝来——来者可追——追本溯源——源源不断——断章取义——义正词严
【释义】成语出自三国魏·曹植《君子行》。指容易惹嫌疑的场合。就像经过瓜田,最好不要弯下身子提鞋,避免别人怀疑摘瓜;走到李子树下,不要抬起手整理帽子,免得让人怀疑摘李子。
【近义】瓜李之嫌 正冠纳履
【反义】光明磊落 正大光明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北齐的袁聿(yù)修,学识渊博,为官清廉,从不收取别人赠送的任何财物,连百姓的一杯酒都没有喝过。一次,去外地考察的袁聿修路过兖(yǎn)州时,遇到了他的老朋友邢邵。老友相见,千言万语,临别的时候,邢邵想送给袁聿修一匹本地生产的白色丝绸。久未相见的老友送一件小礼物做纪念,本没什么,但袁聿修还是婉言拒绝了,因为此次出门是为了公务考察,要尽量避嫌,不惹人猜疑。就像经过瓜田,最好不要弯下身子提鞋,避免别人怀疑摘瓜;走到李子树下,不要抬起手整理帽子,免得让人怀疑摘李子。
【成语接龙】
瓜田李下——下车伊始——始料未及——及时行乐——乐此不疲——疲于奔命——命中注定——定乱扶衰——衰草连天——天马行空——空中楼阁
鱼儿
夏天路过河边,清澈的河水一眼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仿佛河水外的炎热与它无关。看着水中的鱼,好想像它一样,在清凉的水中游来游去,消除身上的炎热暑气,但这只是想想而已……
【释义】成语出自《淮南子·说林训》。站在水边想得到水里的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空有愿望,而无实际行动。
【近义】坐而论道 纸上谈兵
【反义】退而结网 身体力行
【成语故事】
汉武帝向天下求治国之道,儒学家董仲舒上书说:汉朝得到天下以来,一直想要好好治理,但时至今日都没有真正做到。究其原因,就在于政治制度在该改变的时候而没有改变。就像古人所说,站在岸边想得到水里的鱼,不如回家去结网。要想治理好国家,必须实行正确的政治制度这一根本。汉武帝对董仲舒提出的想法深以为然,为其以后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奠定了基础。
【成语接龙】
临渊羡鱼——鱼跃龙门——门无杂宾——宾至如归——归全反真——真才实学——学富五车——车载斗量——量长较短——短兵相接——接连不断
太阳
夏天之所以炎热是因为骄阳似火,照射着大地。传说古时候天上有九个太阳,热得人们无法忍受,因此人们都害怕太阳,直到后来才有了后羿射日的故事。太阳不仅是太阳,还可以形容人,形容这个人像太阳一样让人心生畏惧。
【释义】成语出自《左传·文公七年》。像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让人心生畏惧。比喻为人严厉,让人敬畏。
【近义】声色俱厉 疾言厉色
【反义】冬日可爱 冬日夏云
【成语故事】
赵衰(cuī)和赵盾父子都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卿大夫。父亲赵衰为人低调,不计较个人得失,曾跟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在途中多次协助晋文公摆脱危险,是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儿子赵盾是晋国的第一位权臣,掌管军事大权,权倾朝野,一生侍奉了三朝,维护了晋文公开创的霸业。贾季形容他们父子,赵衰像冬天的太阳,让人感到温暖;赵盾像夏天的太阳,让人心生畏惧。
【成语接龙】
夏日可畏——畏首畏尾——尾大不掉——掉以轻心——心猿意马——马首是瞻(zhān)——瞻前顾后——后顾之忧——忧劳成疾——疾风劲草——草长(zhǎng)莺飞
成语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必备基本款”,其中涵盖了语言之美,历史典故,传统智慧,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孩子更进一步的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每当夏天孩子看见太阳、荷花、竹林、鱼儿,听见蝉鸣,吃到瓜果、梅子,都会想起相应的成语,记起成语背后蕴藏的历史故事和典故,并从中习得为人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