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字的诗句唯美意境(美到极致的20首五言绝句)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0 09:04:19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涌上心头。

故乡,是儿时的梦,是灵魂的根。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秋风萧瑟、黄叶飘零,这些既是实际的景物,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萧瑟与凄凉。


《绝句二首·其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得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理想,是美好的憧憬,是灵魂的追求。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虽然全诗都在描述风的存在,却不带半个“风”字,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现象,又似乎揭示了人间欢乐悲伤的缘由。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寒气凛凛的疆场,正是英雄用武之地。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和它不屈的意志。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孤独的心态和艰难的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


离别,是远去的背影,也是为更好的相逢。

《送别》

唐·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此诗短小精悍,言浅意深,依依惜别之意,跃然纸上。纵观全诗,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

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

思念,是意识的追寻,是天涯的神交。

《相思》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表白,句句不离红豆,而又“超乎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


《怨情》

【唐】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所谓恨,是爱之极也。

情绪,是灵魂的释放,是肉体的倾诉。

《登乐游原》

【唐】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秋浦歌》

【唐】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揽镜自照,触目惊心。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知道喜欢鲈鱼味道鲜美,却不知在风浪里捕鱼有多艰难、多危险。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寒冷寂静的环境里,一位老渔翁竟不惧天寒地冻,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

欣赏,是感官的盛宴,是美好的享受。

《绝句二首·其一》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