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包括哪些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2 17:42:18    

"民"字在汉语中通常指代与人民、民众或与之相关的概念。以下是一些包含“民”的词组及其含义:

人民:

通常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

公民:

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居民:

在城市生活工作的人,或居住在某地区的人。

民族:

具有共同语言、地域、经济生活以及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渔民:

以捕鱼为生的水上居民。

牧民:

以放牧牲畜为生的草原居民。

农民:

从事农业生产的人。

市民:

城市中的居民,也可称为居民。

少数民族:

多民族国家中人数较少的民族群体。

饥民:

因缺乏食物而生活困苦的人。

贫民:

经济条件较差,生活水平较低的人。

民生:

民众的生计、生活状况。

民权:

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

民政:

与政府有关的民事行政管理工作。

民兵:

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

民营:

由民间资本经营的企业或事业。

侨民:

居住在外国的中国公民。

平民:

普通百姓,与贵族或军人相对。

民歌 、 民谣:

民间流传的歌曲和诗歌。

民宅:

普通百姓的住宅。

民主:

人民所享有的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

民俗:

一个地区或民族特有的传统习俗和文化。

民航:

民用航空,指商业航空运输。

民心:

民众的心意和愿望。

民乐:

民间音乐。

民谚:

民间流传的谚语。

民为邦本:

意为民是国家的根本。

民不聊生:

形容人民生活极度困苦。

原住民:

一个国家或地区原有的居民。

移民:

因各种原因离开原居地迁移至其他地方居住的人。

31. 殖民:一个国家通过政治、经济或军事手段对另一个国家进行统治和控制。

32. 游民:没有固定住所,四处流浪的人。

33.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私法关系的法律规范。

34. 民国:指中华民国,是历史上中国的国家名称和年号。

35. 民贼:指危害国家或民众利益的坏人。

36. 民本:以民为本的思想,强调政府和执政者应以民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这些词组中的“民”字,都与人民、民众或与之相关的概念有关。在不同的语境中,“民”字的具体含义可能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