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出台 “穿透式”工作办法 着力破解预算审查监督难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00:33:00    

“省级部门财政预算资金用在了哪,专项资金究竟是怎么花的?”

日前,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正式通过《四川省人大“穿透式”预算审查监督工作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这为规范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加强省级部门预算刚性约束,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绩效,提供了有操作性的遵循。

为何要推行“穿透式”监督?

据了解,从2021年起,省人大常委会结合我省实际,探索开展了“穿透式”预算审查监督工作,选择科技、教育等部分省级预算部门开展了全过程立体式预算审查监督。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有效推动了相关省级部门预算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升,促进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提高了预算资金使用绩效,发挥了人大监督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把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作为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这赋予了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新使命、新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省人大预算委、常委会预算工委认真总结‘穿透式’预算审查监督工作做法和经验,起草了试行办法,以制度方式对该项工作进行规范,进一步巩固工作成果,持续提升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实效。”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有关负责人说。

“穿透式”监督如何真正“穿透”?

据了解,“穿透式”预算审查监督以预算资金流动为主线,聚焦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各环节,对专项资金管理、预算绩效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部门内部控制等各方面,开展全过程、全链条闭环监督。

同时,试行办法规定,“穿透式”预算审查监督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综合运用听取报告、专题调研、座谈交流、联网监督、查阅资料、现场核查等方式,从预算安排、指标下达、用款计划,到国库支付、会计核算、决算报告,再到公共产品供给、绩效评价(估),实施“一杆子插到底”监督。

“‘穿透式’预算审查监督更注重结果导向和成效。”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试行办法明确“穿透式”预算审查监督以实现预算绩效目标为导向,聚焦预算资金投入后形成的公共产品供给情况,更加注重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同时,“穿透式”预算审查监督更加注重协同,通过统筹人大、财政、审计监督力量,对监督对象同步开展财会监督和审计监督,有效打通监督边界和壁垒,实现人大监督与财会监督、审计监督协同贯通。通过“穿透式”预算审查监督,以“解剖麻雀”的方式,由点到面、由表到里,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有助力于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财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高质量发展服务四川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