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闼机器人陷入危机:欠薪、裁员、司法纠纷缠身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3月31日,据多家媒体报道,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知名独角兽企业达闼机器人正陷入深重的危机。3月27日,南方财经报道称,位于广州黄埔区知识城凤桐横街4号的达闼机器人分公司大门紧闭,空无一人,水电供应已中断多日。同时,上海总部及北京、深圳等分支机构数百名员工也卷入了长达一年的讨薪纠纷。

达闼机器人官网截图
就在危机爆发前不久,3月17日,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还与厦门松霖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在厦门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松霖机器人是A股上市公司松霖科技(603992.SH)旗下专注于机器人业务的全资子公司。当时,双方高层还共同出席了签约仪式。
公开资料显示,达闼机器人成立于2015年,由通信领域资深专家黄晓庆创立。公司曾获软银、富士康等巨头注资,累计融资超54亿元,专利申请量超2000项,云端机器人领域专利数全球第一。公司以“云端大脑+5G网络+终端身体”为技术路线,在医疗、教育、智慧城市等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并在2023年获科技部批复建设“云端机器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自2024年初起,达闼机器人陆续出现欠薪、裁员现象。员工透露,公司采取“万元以上工资折半发放”等临时方案拖延支付,最终演变为全面停薪、停缴社保,部分员工被迫签署分期支付协议却分文未获。天眼查数据显示,公司在3月24日新增2176万元执行标的。同时,还涉及司法案件20余起,主要涉及供应链纠纷与知识产权诉讼。
达闼的人形机器人项目因核心部件成本高昂而陷入困境。公司单台机器人柔性关节成本占比超60%,量产机型GingerXR售价超20万元,难以打开C端市场。尽管公司宣称与300余家合作伙伴共建技能模型库,但开发者活跃度远低于预期,生态布局滞后于竞争对手优必选、宇树科技。此外,达闼长期依赖政府和企业采购试点工程,未能形成可持续的规模化收益模式。
资本市场的遇冷更是加速了达闼机器人的危机。早在2019年,达闼科技就曾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招股书,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5亿美元。然而,由于美商务部的技术限制令以及盈利能力等问题,其赴美上市计划暂时搁浅。此后,达闼科技在2023年的港股上市计划也未能成功,南京产业基金因“技术商业化进度不达标”暂缓审批。(陈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