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上,20分钟能干什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7:10:00    

川观新闻记者 唐泽文 文/图

4月17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展馆里,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本届展会首设的服务机器人专区。

在这里,46家企业带着自己的明星产品进行集中展示。

当日上午10时15分,这个服务机器人专区里,记者来到四川天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台前,发现热闹的氛围在这里尤为突出——展台最前面,摆放着公司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前来与机器人“打卡”合影的人没间断过。

记者现场找到该公司市场部经理范毅文采访,刚聊了一会儿,一位男士几次想打断我们,但又退了回去。范毅文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欲说还休”的细节。

“稍等一等,他可能是我们的潜在客户。”范毅文一边说,一边起身与客人打起了招呼。

原来,这是一位韩国采购商。见范毅文迎了过来,他熟练地拿出手中的科大讯飞翻译器,然后就用韩语抛出自己的想法。

很快,中文意思就在翻译器屏幕上显现而出。“我想和你聊一聊这个机械臂。”他指了指展台中间正在不断运动的机器人手臂。

交谈中,他告诉我们,他姓安,是一名韩国商用厨具供应商。

这次参加广交会,安先生的目的很明确:想采购一批机器人手臂,用于炸鸡、薯条等快餐食品生产的自动化。

展台上,正在展示的产品很符合他的要求。

于是,两人通过翻译器你一言我一语,顺畅地聊了起来。

过程中,安先生详细地询问了很多关键信息:“高度集成谐波减速机的电机扭矩密度是多少?大一些的炸鸡金属篮子再加上炸鸡,可能有好几公斤重,能不能自如地完成动作?”“自动化程序怎么完成?每个店铺可能布局都不一样,能否通过很简单的操作就完成设定?”……

安先生的问题直指核心。

“是个行家啊,看得出来,他已经了解过许多机器人企业了。”范毅文对记者说。

对他的问题,范毅文一一作答,并给出公司产品的对外介绍资料。安先生则一页一页将资料拍了下来,并连同现场展品照片,一起传给后方总部的人。

聊完之后,安先生特意移步到一边打了一会儿电话。

再回来时,他拿起翻译笔表达诉求:“广交会后,我们希望到你们厂里去看看。”

这一次,他把需求说得更细:需要订购100台。

范毅文算了算:如果能拿下,这笔订单销售额将在人民币2000万元左右。

双方留下联系方式,开始跟各自公司商议具体到厂里会面的时间。

安先生对记者说,来参加广交会之前,他就做了许多功课。“最终公司决定在中国采购,我们的需求比较急。”中国的供应链最完善,想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交付,来这里采购是最明智的选择。

“Made in China就是质量的标签。”安先生说。

记者注意到,安先生离开展台时,范毅文专门陪他走出好远一段路。

“第一次遇到提出这么大诉求的韩国客户,不容易。这也让我自己真切感受到了本土产品的国际影响力。”范毅文告诉记者,“来广交会,就是想进一步拓展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市场布局一定要多元化。多元,才稳定。”

之前两天,公司在这里也有一些来自其他国家的意向性订单,总金额在200万元左右。“这笔如果最终能做下来,确实是个大单子。”

这个时候,记者再看了看时间,10时35分。从安先生“欲说还休”到提出希望到厂里看看,整个过程在20分钟左右。

20分钟,可能是清晨一顿早餐的时间,也可能是午休一个小盹儿的时间。

在广交会,这个被称为“中国外贸晴雨表”的活动上,20分钟还可能是赢得2000万元订单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