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船员返校“充电”!产业工人这样解锁“春耕”技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21:55:00    

“一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人才和装备”“引入数智监测是船舶高效维护的必由之路”…… 今年第二季度第一天,天色微亮,广州航道技工学校的一间教室里,已有不少脱产培训的船员提前入座,围绕课堂知识展开热烈讨论,白板上还残留着昨天课程的笔迹,空气中弥漫着知识的碰撞与思考的热度。

这一幕,是中交广航局疏浚公司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自有船舶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生动缩影。

今年四月伊始,疏浚公司即启动“工匠创新月”,策划涵盖装备交流、青年创新沙龙、劳模工匠进校园等多个活动,助力产业工人解锁不同“春耕”技能。

“船员回学校‘充电’,不仅是提升个人技能的机会,更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疏浚公司人资部负责人介绍,公司每年选派约200名船员到技校脱产学习,涵盖高级骨干船员培训、机工技能集训、非自航船舶考证培训等多个模块,确保培训紧贴岗位需求。同时,公司还特邀国家级技能大师精准指导,通过实战案例、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培训更加贴合生产实际。

作为国内领先的港航疏浚企业,中交广航局疏浚公司现有30艘大型疏浚船舶,涵盖自航耙吸船、超大抓斗船、大功率绞吸船等类型,船员总数近900人。为了让产业工人跟上行业技术变革,公司不仅构建了成长体系,与高职院校培训基地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梯次化、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格局。

“打造实训基地,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深化新型学徒制,是推动产教融合的又一重要实践。”疏浚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佀保全介绍道。2024年9月,广州航道技工学校30多名学生登船实习,公司与学校联合制定培养方案,导师们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技能提升方案。从打绳结、撇缆到插钢丝缆,从拆解设备到故障排查,全流程实操训练贯穿始终,让学生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锤炼技能,积累经验。

“这些实习生吃苦耐劳,学习能力强,希望他们未来能加入我们。”在“浚海2”轮的甲板上,船长张洪涛言语间满是对“萌新们”的认可。实习生卢心城正跟随水手长练习打绳结,他抹了抹额头的汗水,兴奋地说:“课堂学理论,船上练‘铁人三项’,通过实习,我完成了从‘菜鸟’到‘准船员’的蜕变,成长速度大大加快!”这一刻,实习生们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校企合作是一场双向奔赴。”广州航道技工学校校长李莉元信心满满地表示,“推动高质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让更多优秀人才走向岗位、成为社会栋梁,是学校和企业共同的使命。”

文、图|记者 王丹阳 通讯员 陈振强 崔洪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