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盛泽林收获50亿财富 泽璟制药累亏28亿研发费连降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海归博士,49岁创业,打破垄断,是盛泽林的耀眼标签。
盛泽林确有一段传奇。2009年,他创办泽璟制药(688266.SH),11年后,泽璟制药在科创板挂牌,成为科创板首家“三无”(无产品、无收入、无利润)上市企业。
近一年,泽璟制药股价翻倍上涨,盛泽林的持股财富也超过50亿元。
然而,盛泽林面临的挑战依旧。尽管泽璟制药不再是“三无”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但公司仍在亏损。2016年至2024年,公司累计亏损约28亿元。
备受关注的是,作为一家致力于创新药物自主研发的企业,近年来,泽璟制药的研发投入在持续缩水,研发人员也在持续减少。
与之对应的是,为了推销,泽璟制药的销售费用大幅增加。近四年,公司销售费用均超过当年营业收入的一半。
2024年,在推广产品时,泽璟制药销售人员向医生行贿被罚30万元。
销售费用持续增长、研发投入持续下降,致力于做行业领军企业的泽璟制药,能如愿以偿吗?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盛泽林的薪酬为288.81万元,较2018年增加204.89万元。

视觉中国图
博士创业收获50亿财富
盛泽林一开始就比常人创业的起点要高很多。
盛泽林颇为低调,其早期经历透露较少。公开消息显示,盛泽林1960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上世纪九十年代,盛泽林远赴美国迈阿密大学攻读药理学专业,并拿下博士学位,后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读博士后。
在美国期间,盛泽林曾在全球知名生物制药公司施贵宝公司担任资深研究员。
2000年,在美国工作几年后,盛泽林回到国内发展,在上海赛金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上海奥纳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工作,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
2009年,盛泽林与三名合伙人来到江苏昆山,创立泽璟制药。这一年,他已经49岁。
身处生物制药领域,盛泽林深知市场短板,他决定做创新药。创业之时,国内仿制药盛行,医药“一哥”恒瑞医药发力创新药的力度也不大,百济神州尚未成立。
盛泽林看上的不仅仅是创新药,而且是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真空地带”——肿瘤、血液疾病及肝胆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研发,这一领域当时在全球市场也是一片蓝海,竞争者并不算多。
创业初期,员工仅22名,可谓一家微型企业。盛泽林凭借对氘代药物技术平台的深度掌握,搭建了小分子药物和重组蛋白药物的两大核心技术平台。他提出“差异化竞争”策略,聚焦肝癌等中国高发且治疗需求未被满足的疾病领域,逐步形成覆盖29个项目的研发管线。
2020年,对于盛泽林及泽璟制药而言,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1月23日,泽璟制药通过闯关IPO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科创板首家“无产品、无收入、无利润”上市的企业。泽璟制药进入资本市场时间也比百济神州早了近2年。
近一年以来,泽璟制药的股价翻了一倍,4月25日的收盘价为100.78元/股,市值为266.80亿元,持股18.89%的盛泽林持股财富达50.40亿元。
累亏28亿靠资本输血
上市已有5年,泽璟制药尚未走出亏损的困境。
凭借资本市场助力,上市以来,泽璟制药取得了一些突破。
根据招股书,上市之前,泽璟制药已有11个在研药品、23个在研项目,涵盖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在肿瘤领域也布局了双抗这一比较热门的研究领域。
2021年6月,十年磨一剑,泽璟制药的核心产品多纳非尼(商品名:泽普生?)终于获批在国内上市,2022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彻底打破德国拜耳“多吉美”长达十余年的垄断。多纳非尼也是全球首个在生存获益和安全性上优于索拉非尼的肝癌靶向药。
根据最新年报披露,2024年,泽璟制药持续推进多纳非尼片进入医院和药房。截至2024年底,多纳非尼片已进入医院1100余家、覆盖医院2000余家、覆盖药房近1000家。
此外,2024年11月,泽璟制药的重组人凝血酶通过国家医保谈判,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公司称,作为目前国内唯一采用重组基因技术生产的重组人凝血酶,其疗效与安全性兼备,将有望应用于多科室手术止血场景中。
目前,根据与合作方蓬莱诺康药业有限公司(远大生命科学(辽宁)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签署的独家市场推广服务协议,公司已累计收到合作方支付的独家市场推广权许可费3.40亿元。公司乐观预计,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后,重组人凝血酶的商业化销售将进入新阶段。
泽璟制药正在推进吉卡昔替尼片治疗中高危骨髓纤维化适应症的新药上市审评工作,2024年6月,公司递交了注射用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rhTSH)的生物制品上市许可申请(BLA)并获得受理。
尽管盛泽林加快推进新药上市步伐,但公司仍然面临较大挑战。
2024年,泽璟制药实现营业收入5.33亿元,同比增长37.91%,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归母净利润”)依然亏损1.38亿元。
此前的2020年至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3.19亿元、4.51亿元、4.58亿元2.79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从2016年以来,泽璟制药的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累计亏损额为27.91亿元(不含今年一季度)。
今年一季度,公司依旧亏损,亏损额为0.28亿元。
泽璟制药持续亏损,盛泽林靠什么来维持运营?资本输血!
创业伊始,盛泽林就获得了资本支持。
2010年7月,泽璟制药获得泰格医药的早期投资,用于核心技术平台搭建及首款候选药物多纳非尼的早期研究。
2016年8月,盛泽林推动泽璟制药完成首轮大规模融资,投资方包括国中创投、深创投、才金资本、昆高新集团、盈富泰克等,融资规模约数亿元。本轮融资后,泽璟制药启动多纳非尼的I期临床试验,并建立重组蛋白药物研发平台。
2018年初,泽璟制药完成4亿元B轮融资,由民生保险、深创投、分享投资领投,北极光创投、中青国融、璟晨投资、燕园首科资本等跟投。资金用于多纳非尼针对晚期肝癌(一线)、结直肠癌、甲状腺癌等适应症的III期临床试验,重组人凝血酶、盐酸杰克替尼片等药物的II期临床试验等。
2018年12月,泽璟制药进行最后一轮战略融资,投资方包括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等券商背景机构。2019年初,德屹资本、东吴证券等机构通过股权投资注入20.26亿元,进一步充实公司资金储备,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临床试验费用。
2020年初,泽璟制药IPO上市成功,募资20.26亿元,2023年,公司通过定增募资12亿元。
加营销减研发前景难测
依赖资本输血的泽璟制药,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有人士评价盛泽林,存在被时代抛弃的风险。
从披露的信息看,盛泽林研发进展较快的是氘代药物,这本质上并非真正的原研创新,而是通过改同一类靶点原研药的分子式,进行“二次创新”。
多纳非尼就是在原研药索拉非尼的基础上进行改构,将其中一个甲基用氘甲代基来替代,从而规避“专利风险”。
盛泽林选择了一个好的时机。2005年,索拉非尼获得批准上市,2007年底进入中国市场,成为晚期肝癌治疗的首选靶向药。2018年9月,仑伐替尼在中国获批上市。到2019年,索拉非尼、仑伐替尼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合计22亿元左右。
如果此时,多纳非尼能够上市,将抢得先机。然而,公司错过了难逢的良机。
2020年1月,索拉非尼的化合物专利保护到期,2021年10月,仑伐替尼的专利保护到期。紧接着,仿制药登场。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国内已有7家公司进行索拉非尼片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此外,2020年10月底,罗氏“阿替利珠+贝伐珠”治疗肝癌一线疗法在国内的上市申请获批。2021年,信达生物“PD-1+贝伐珠”疗法获批上市。
2021年6月,泽璟制药的多纳非尼终于上市。
遗憾的是,争夺肝癌市场,泽璟制药错过了良好的市场空档,将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了营销推广,泽璟制药的投入越来越大。2021年至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1.40亿元、2.28亿元、2.50亿元、2.71亿元,均超过当期营业收入的一半。
与之对应的是,公司的研发费用不断缩水。2021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5.09亿元、4.98亿元、4.96亿元、3.88亿元,连续三年下降。
泽璟制药的研发人员也在减少。2023年底、2024年底,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313人、289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6.10%、31.76%。而在2022年,公司研发人员为324人,占员工总数的38.43%。
致力于创新药物自主研发,盛泽林却持续减少研发投入,如此操作,泽璟制药能走在行业前沿吗?2023年,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之一的徐志刚离职。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以来,盛泽林的薪酬连续6年增加,2024年为288.81万元,较2018年增加204.89万元。
独家深度推荐:
光线传媒借《哪吒2》首季大赚20亿 股价跌50%基金三个月减持2.17亿股
神力股份并购后遗症扣非连亏三年 大股东拟7亿卖控股权二股东拟减持
金字火腿谋易主 牛散挣扎4年离场 热衷蹭热点扣非仅2354万徘徊14年
洪九果品或涉财务造假 邓洪九夫妇涉骗贷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沧州明珠控股股东质押率77% 转让股权告吹6次成被执行人
江南春再做加法83亿吞并新潮传媒 分众传媒市值千亿横盘博弈新周期
华熙生物核心业务再下滑 净利降70% 一副总薪酬猛增5.7倍
海尔智家9高管拟最高增持4170万 管理费用率降至4.2%
特斯拉在中国停售两款车型新车 首季销量降13% 年内股价跌37.5%
美锦能源关联重组终止 大股东合计套现约80亿 质押率99.7%
中原银行总资产1.37万亿市值仅百亿 时隔四年重启分红派现率不足13%
深康佳A拟易主告别华侨城集团 央企专业化整合提速今年已有6起
上汽通用140万辆产能闲置 利用率仅22% 单季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3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