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丨是“女儿”是“家长” 她守护老人稳稳的幸福
今年两会首场“代表通道”上的格西王姆,是一位90后藏族姑娘。18岁那年,她选择进入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养护院工作,一干就是16年。
陪伴老人们16年
既是护理员也是好朋友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马尔康市养护院,有60位老人,平均年龄超过70岁。格西王姆既是养护院的院长,也是老人们的护理员和知心朋友。
格西王姆六岁那年父母因意外去世,她和妹妹是在当地民政部门的照顾下,由姑姑抚养长大的。2009年,马尔康市民政局建立敬老院,18岁的格西就应聘成了敬老院里的一名护理员。

马尔康市养护院院长 格西王姆:他们说,长得这么漂亮,你咋会选择到敬老院去上班呢?其实也是一种感恩,我小的时候得到了你们的关心和关爱,我长大以后,也可以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给更多需要关爱的人。

敬老院护理员的工作,真干起来才知道不容易。一些失能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格西要给他们喂饭、洗澡、洗衣服甚至处理大小便等,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格西与老人们建立了感情,还熟悉他们每一个人的脾气秉性。
格西希望,有自己在,老人们能少一些愁容,多一些欢笑。
从“孩子”到“大家长”
陪伴是最好的爱
2019年,格西王姆成了这家养护院的院长。她笑着说,“说是院长,其实是哪里需要我,哪里就顶上。护理员不够我来,门卫不够我也能站,活动、办公室也是我。”在自己最好的年华,守护着养护院的老人们。慢慢地,她从这群老人的“孩子”,渐渐成长为被他们依赖的“大家长”。
当院长后,格西比以前更忙了,但只要有空,她都要来到老人们的身边,在老人的眼中,这个爱笑又充满活力的姑娘就像“小太阳”般温暖。

马尔康市养护院老人 格伍:格西院长对我们好得很,各方面都好,我们也是把她当我们自己的女儿一样,她不在我们心里不舒服。

马尔康市养护院院长 格西王姆:我想带给他们的就是,我们院长永远都是开开心心的,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当然,养护院里也有病痛和离开。

马尔康市养护院院长 格西王姆:没办法,和每位老年人都有深厚的感情了。像他们躺在病床上,自己无能为力,那个无助感,没办法。其实我也不停地在调节我自己,所以说才会每天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

春天来了,她从网上学习了新式风筝的制作方法,然后再带着老人们做风筝,一起在院子里放风筝。每当有风吹来,老人们就欢呼雀跃,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青春。

为了让这些孤寡老人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地得到好的照顾,当了院长后,格西从头开始学习电脑,一方面完善护理守则和规章制度,一方面想办法改造养护院,尽最大努力给老人们创造一个既干净又舒适的居住环境。

马尔康市养护院院长 格西王姆:我们就是他们的眼、他们的手、他们的耳朵,我不想让他们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是脱轨了的。让他们有一个年轻的心态,开心了身体才好。
青春接力
用爱守护“夕阳红”
今年,养护院又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成为养老护理专业的实训基地,更多年轻人来到了老人的身边。

阿坝职业学院学生 蔡仁彬:越是年龄增长,孤单感也会增强,我希望我们来的时候能让他们保持开心。

阿坝职业学院学生 林兴郁:我希望我可以给老年人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好的生活状态。跟他们谈一谈心,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

欢声笑语回荡在养护院的每个角落,老人们绽放的笑脸证明了一切。

马尔康市养护院院长 格西王姆:有一句话说,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因为我们不可能一直年轻,一直守护这个养老事业,大家都会老。有年轻的新鲜血液加入,就更好。

马尔康市养护院院长 格西王姆:这个敬老院里面的老年人也好,敬老院也好,已经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有的努力、付出,都在老年人身上,他们的精气神儿、笑容上,得到了我想要的答案、结果,我觉得这就是我的荣幸。
责任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