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95后”不简单!竟成为长顺农机服务的“扛把子”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走进摆所镇松港村,1000多亩油菜基地映入眼帘,角果饱满。在油菜田边,“95后”技术员陈金城正带着团队开展油菜无人机飞防管护。


(无人机飞防管护)
“现在天气好是油菜预防病虫害的关键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我们用无人机打药,比传统的人工打药省时省力省成本,熟练的技术员一天可以打280亩左右。目前,我们有六台无人机作业,一天可以打1600亩左右,已经完成高产油菜6万亩飞防管护。”陈金城说。
“当技术员是不是很辛苦?”记者问道。
“说不辛苦是假的!技术员不能按正常上下班来算,遇到抢收的季节,要收到天黑。”陈金城一边修理插板,一边回答。

(陈金城在修理插板)
“搞农机服务会遇到与群众争吵的事吗?”记者与陈金城继续交谈。
“这个难免的。有时遇到群众谩骂也只能忍,受委屈也只能憋在心里面。”陈金城放下修理好的插板,又操作起了无人机。
1996年出生的陈金城,是长顺县诚福耕农业农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一级技术员。他与农机的缘分,始于对农业发展的敏锐洞察。
2018年,陈金城来到长寨街道长顺县聚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几个合伙人发展蔬菜基地,开始接触农业相关工作。三年来,陈金城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从一个农业“小白”,变成了职业“新农人”。
2021年6月,得益于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扶持,在县委、县政府和长寨街道的帮助和指导下,成立了以农业机械服务为主的长顺县诚福耕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陈金城担任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截至目前,合作社有各类机型设备10多种,机械100多台,农机手13名。
长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山里历来都是微小农机作业,推广大型山地农业机械合适吗?这让陈金城心里犯起了难,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最终靠着一股拼劲和狠劲,他带着7个农机手开启了农业机械服务的征程。

(陈金城在操作无人机)
谈及初衷,陈金城说:“以前在搞蔬菜种植时,一到土地翻犁只能邀请私人拖拉机帮忙翻犁,每亩价格120元,价格还是有点高,所以就萌生了学农机的念头,这样一来可以节约一笔开支。”
2021年9月,刚好是水稻秋收的农忙季节,陈金城用一个星期学会了收割机,便积极参与到秋收中来,他凭借着自身的刻苦和实践,不断学习农机技术。
对大型农业机械不熟悉,就先下田摸爬滚打几天;对机械维修及保养经验不足,就去镇上维修站打下手偷师学艺。就这样,拖拉机、旋耕机、插秧机……各种农机从操作到保养及小维修,陈金城在一滴滴汗水下全部学会掌握。
这几年,在陈金城和合作社的努力下,长顺县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采用机械化作业。从播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的应用不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约成本,还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陈金城在操作旋耕机)
“我们收割油菜每亩80块,收割水稻每亩100块,还有就是土地翻犁,给群众稻油轮作土地翻犁每亩80块,给蔬菜基地老板翻犁要两遍每亩100块,到现在价格一直没有变。”陈金城说。
在好政策的支持下,陈金城牢牢把握时机,带领家庭困难、有农机工作经历的青壮年劳动力,组建了一个农机团队在诚福耕农机合作社开展工作。
目前,农业服务共覆盖65个村,服务面积达22.87万亩次。其中,育苗1.58万亩次,土地翻犁7.48万亩次,插秧0.8万亩,无人机飞防11.81万亩次,收割1.2万亩次,带动了贫困群众就业100余人次。
作为一名年轻的“新农人”,陈金诚的努力和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他不仅为家乡的农业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也为其他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陈金城在操作收割机)
2022年,陈金城被贵州省总工会授予“最美劳动者”称号、长顺县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2023年,在贵州省农机总站“水稻机手减损大比武活动”荣获第三名、获得贵州省农机服务协会授予“现代农机合作社示范社”荣誉称号;2025年,荣获贵州省劳动模范。
“目前,我们有的新手对部分机械设备还不够熟练,准备组织大家进行系统培训,以便更好地服务群众,”下一步如何做好农事服务,陈金城如是说,将继续推广和创新农业机械化,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长顺县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图文|龙再刚
编辑|王雪婷
一审|李良科
二审|杨如禹
监审|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