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卫星深度参与全球公共治理 联合国区域支持办公室落户武汉大学
湖北日报讯(记者成熔兴、马文俊)4月22日,武汉大学与联合国外空间事务司签订备忘录,决定在武汉大学设立联合国灾害管理与应急反应天基信息平台(UN-SPIDER)中国区域支持办公室,将利用武汉大学领衔研发的珞珈系列卫星和东方慧眼星座数据资源助力全球提升灾害管理与应急响应能力。此次合作依托于武汉大学全球领先的遥感测绘科技实力,标志着中国空间信息技术深度参与全球公共治理迈出关键一步。

4月22日,武汉大学与联合国外空间事务司签订谅解备忘录,决定在武汉大学设立联合国灾害管理与应急反应天基信息平台(UN-SPIDER)中国区域支持办公室。(通讯员 曹海钢 摄)

4月22日,武汉大学与联合国外空间事务司签订谅解备忘录,决定在武汉大学设立联合国灾害管理与应急反应天基信息平台(UN-SPIDER)中国区域支持办公室。(通讯员 曹海钢 摄)
据介绍,UN-SPIDER平台受联合国大会授权,支持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获取并利用天基(卫星)数据,以降低灾害风险、开展应急响应和灾后恢复工作,该项目在全球设有30个区域支持办公室,支持国家级技术任务、能力建设和卫星灾害管理创新。
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司主任阿尔蒂·霍拉·马伊尼表示,之所以选择与武汉大学合作设立中国首个区域支持办公室,是基于该校在全球地理空间科学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多次重大支撑行动中的可靠表现。“在武汉大学设立RSO不仅是双方之间的战略合作,更推动了中国成为‘天基’减灾创新的引领者,以应对全球灾害频发的挑战。”

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司主任阿尔蒂·霍拉·马伊尼发言。(通讯员 曹海钢 摄)
武汉大学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遥感学科榜首,已成功发射6颗自主研制的遥感卫星,包括具备300公里超广幅成像能力的珞珈四号01星、0.5米高分辨率的珞珈三号02卫星等,可提供尖端的对地观测数据,构建起了从数据获取、智能处理到决策支持的全链条技术体系。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李熙教授担任UN-SPIDER中国区域支持办公室负责人。他介绍,自2024年以来,这些“太空之眼”已在联合国黎巴嫩人道危机评估、缅甸7.9级强震灾情分析等国际行动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外,武汉大学还为2024年9月联合国“未来峰会”的沉浸式展示提供了夜间灯光数据集关键数据,获得多国元首和联合国助理秘书长的赞誉。
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表示,外层空间探索是人类共同的事业,也是科技进步与和平发展的重要象征。武汉大学在遥感科学、地理信息、应急管理等领域拥有深厚的学科积淀与技术优势,并与国际组织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此次UN-SPIDER平台中国区域支持办公室的成立,既是对武汉大学科研实力与国际合作能力的充分体现,也为湖北进一步参与全球灾害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机会。作为中国区域支持办公室的依托单位,武汉大学将全力支持办公室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该校在卫星遥感、对地观测、应急管理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助力提升区域乃至全球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的能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武汉大学的力量。

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发言。(通讯员 曹海钢 摄)

2025年4月21日,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司代表团参观武汉大学遥感卫星地面站。(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供图)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