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娃把我当老小孩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1:12:00    

来源:【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

晚上去医院陪老妈,她见了我很高兴,我问她:“今天听话了吗?不听话的话,要‘弹咣咣’。”说着就在她额头上“弹”了一下,老妈咧嘴一笑,头扭来扭去,一句“我娃把我当老小孩来”脱口而出,是用方言说的,而且是变了腔调的方言。我心中陡然一震,是啊,我必须从心里真真切切地接受她已经老年痴呆的现实,再也不能以正常人的思维和相处模式对待她,她老了,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小孩”。

老妈越来越老了,身体也越来越差,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患上了老年痴呆,该清楚的时候在“胡搅”,不该记得的却记得比谁都清楚。老爸去世后,老妈一直和我生活在一起。后来,由于妻子生病,生活不能自理,老妈身体也不好,我一个人根本照顾不过来,弟弟就把老妈送进了养老院。尽管老妈不在身边,但牵挂时时刻刻都在,而且我特别怕养老院或弟弟打来的电话,尤其是怕“不正常”时间打过来的,生怕她有什么闪失。

一个周日的早上,天还没亮,我被电话铃声吵醒,一看是弟弟打过来,头“嗡”的一下,怕得要命。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弟弟说他把老妈接到家里本想洗洗拾掇拾掇,老妈却不小心摔倒了,摔得很重,很有可能是骨折。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从2018年起,老妈这是第5次摔倒了,前4次都是骨折。我忙叫了好友,让其开车拉着我往外县赶(弟弟在那儿打工)。

时值3月,天空飘着雨夹雪,坐在车里的我大脑一片空白,心里还存着一丝侥幸,祈愿她只是摔倒,而不是骨折。在半路上接到弟弟电话说是检查结果出来了,是骨折。由于妻子也需要照顾,我遂和弟弟商量,把老妈接到夏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这样方便我医院和家里两头跑。返程,雨雪很大,心情特别沉重。

住院后,最头疼的事又出现了,和前几次住院一样,老妈开始大喊大叫,闹腾个不停,而且比以前更厉害了,医生说这是典型的老年痴呆症病人特有的状况。住院的第一晚,她闹腾了一夜,几乎整层楼都能听见她的喊叫声,我心里对其他病人和家属产生深深的愧疚,但也实在没有办法。

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发现老妈的身体状况暂时不适合做手术,建议先调节好身体状况,看情况再决定能不能手术。

在调理身体的过程中,新的状况又出现了,她的血糖又不正常了。住院观察那一周,她闹腾的样子让医生也特别担心,担心手术后她不配合,愈合情况不好,建议在家牵引保守治疗。我特别纠结,如果牵引骨头长不住,岂不是她就要在床上度过往后的日子啊。

在陪护的过程中,尽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是仍然不能冷静对待。对老妈没有好气,说话不好听,甚至有一次她反复拔输液的针头,怎么也拉不住,我用手机“敲”了她的手。因为我心里一直把她当成正常人,希望她体谅、理解并配合。

住院半个月后,我们再三和医生沟通,决定做手术。手术很顺利,用医生的话说就是“好着来”。但是面临的严峻挑战就是如何看护好她,让她不要乱动,让伤口早日愈合。

老妈比想象中更难照护,她不是把镇痛泵扯出,就是把手术伤口的纱布揭掉。晚上更是整夜不睡觉,南腔北调地喊叫。医生和护士们比我们当子女的还有耐心,有时候老妈一天要换三四次被褥,护士们也没有丝毫不耐烦和抱怨。

这些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久病床前无孝子”。经过这次,我好像有些理解这句话了。在医院里看到太多和老妈一样年龄的老人的真实处境,看到了身为子女的无奈、抱怨与困扰。

现在大家的生活节奏快、生存压力大,老人身体一旦出现问题,是非常大的挑战。一个孝字好写、好说,但真正做到却很难。我也常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自己是不是不孝?

老妈的这句话“我娃把我当老小孩来”突然点醒了我。尽管我们不愿意,但是她的病是我们现在必须要接受的现实。以后,照顾母亲的心态和行为都必须在她成为一个“老小孩”的基础上进行。于是,我和她开玩笑说她闹腾的样子可以演《西游记》中的“妖怪”;我说她要不听话就要“弹咣咣”,趁机在她额头“弹”一下;因为许多东西她都不能多吃,我就准备一个草莓或一小块苹果或一根香肠,总之以对“老小孩”的态度对待她,顺着她、逗她玩、逗她乐、哄她听话。

我们日夜轮流陪护,苦苦熬了一个月零五天,终于出院了。当然姐姐比我们付出的更多。进医院时雨雪纷飞,出院时已是柳枝青翠、鲜花盛开的明媚四月。我抱着老妈回5楼的家,她很轻,双臂搂着我的脖子。瞬间让我想到小时候妈妈抱我的情景,心中充盈着说不出的情感。到家后,把母亲放在床上,我就在床旁打地铺陪护,每每看到她安静入睡,就觉得很踏实。我睡在老妈的床旁边,万一她掉下床也是掉在我的身上,怎么也不能摔着我家“老小孩”。

照顾老人是孝心、是责任,也是生活的哲学啊。要照顾好“老小孩”,我们就要变成“老小孩”,不合常理地陪她“傻”,不合常理地哄她“乐”……

(胡春良)

本文来自【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