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入微处 匠心见天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03:59:00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才心笺】
一根头发丝有多细?直径约为0.07毫米。可在大国工匠眼中,这样的“细”还远远不够。
参与国产大直径盾构机主轴承研制工作的张帅坤,将零件配合精度控制在1丝,这大概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六分之一;为给嫦娥探月精准“指路”,钳工夏立将“天马”望远镜关键部件的精度打磨到0.002毫米,仅是一根头发丝的四十分之一;铣工李峰不断追求1微米的精度提升——每缩小一根头发丝的七十分之一,就能减少运载火箭数公里的轨道误差……他们以“头发丝”为计量单位,丈量极致的边界,将微观世界里的毫厘精度,化作国之重器的十拿九稳。
一丝一毫见真章,精益求精见精神。他们年复一年扎根在一个领域,将技艺练到极致,靠的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一种较真到底的劲头、久久为功的定力、心无旁骛的实干。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工匠精神在他们身上生动彰显。
追求极致,从来不是轻松之事。是对一个动作的千百次重复,是对细节偏差的“锱铢必较”,是在肉眼难辨的毫厘处“死磕到底”。在工作台前、精控室内、显微镜下,他们手持图纸、扳手、探针,不停钻研、打磨、测量,只为实现那“丝毫不差”的完美。他们常说,唯有把技艺的精准、精细视为生命,方能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真正突破。
于发丝处较真,在方寸间求索。虽“微不可见”,但追求极致的过程,汇聚起了科技跃升的力量,托举起大国重器,让星辰大海触手可及。
(作者:杨桐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