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万山:综治中心绘就海岛治理新“枫”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6:08:00    

珠海市万山区拥有“山海相拥、陆岛相望”的独特地理格局,其发展优势与潜力皆在海洋,但治理难度也随之而来。最为突出的问题在于岛屿分散,陆岛资源联动不足;海岛居民结构复杂,其诉求呈现多元化。

为破解这一难题,万山区纵深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海岛治理模式从“单元分散”向“系统集成”转变,实现市区海岛居民解决矛盾纠纷“一地跑、一站解”。

“智”解纷争

提升诉源调解“最优服务”

桂山岛在打造“广东省最美海岛”和“百千万工程”海岛新样板的过程中,旅游业发展势头正猛,“海岛共富”行动如火如荼,这里外来务工人员、上岛游客众多,却鲜有矛盾纠纷。这得益于万山区以综治中心为中枢的社会综合治理联动机制。

区镇综治中心统筹整合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平台功能,采取“综治、司法、信访、人社4个常驻部门+公安、法院、文旅3个轮驻部门+社会组织N个响应端”的联合入驻方式,实行“一站式受理、多线登记、专班办理、结果共享”的高效运作模式。

同时,与“粤平安”、“平安+”指数、雪亮工程系统联动衔接,在区综治中心推动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平安”。

岛上群众通过桂山岛诉联网法庭诉服一体机进行领取诉讼文书等诉讼活动

触网只是第一步,真正念好“调解经”、解决民生问题是关键。

2024年,珠海某公司因在岛施工项目停摆,开始陆续拖欠工人工资。区镇综治中心两级联动,多次联合住建、劳务部门约谈承建方、承包方,双方最终达成分期结算工人工资的协议。

桂山镇立即启用“线上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帮助临近春节急于返乡的工人通过创建的全国首个海岛诉联网法庭,实现线上送达法律文书,避免了海岛与陆地、外地与市内间的千里奔波。

这一案例成为海岛运用科技赋能司法、破解“讨薪难”的生动缩影。

和事护旅

打造问题响应“最快速度”

漫步于东澳岛的绿岛路,一座由集装箱改造而成的“东澳岛和事亭”格外亮眼,在守护“诗与远方”的同时,更为海岛景致增加了一抹靓丽的湖水蓝。

东澳岛和事亭工作人员为游客解答游玩注意事项

在东澳岛,有事找“和事亭”已经深入人心。万山区探索以综治中心为圆心的海岛民生信息收集研判、预警处置工作机制,安排民警、村居律师、调解员等在“和事亭”里轮流坐班接访,打造提供“纠纷调解、法律帮助、关爱帮扶”于一体的“前哨驿站”,实现“纠纷就近解”。

此外,万山区依托综治中心探索实施“10分钟应急响应圈”,以游客服务中心、海鲜市场等游客密集区及周边餐饮娱乐场所为重心,构建“执法员+民警+网格员”的一体化巡逻防控体系,第一时间为游客、居民提供服务,响应需求。

在一件件“小事件”中彰显“大服务”,在点滴中收获群众点赞。寻找丢失物件、化解涉旅纠纷、应急救援救护……“综治中心+和事亭”的全力守护,让一幕幕暖心故事在海岛持续上演。

今年入春以来,万山区先行先试的海岛“和事亭”已为游客提供便民服务36次,快速化解涉旅矛盾纠纷3起。

群防群治

构建海岛共治“最强力量”

近年来,万山区担杆镇以“海上枫桥经验”为蓝本,大力推进“一中心+小单元+大联防”群防共治模式,组建起“律岛行动”“行业自治五人小组”“综合中心+人大代表联络站”等多个特色品牌和队伍。

他们穿梭在街巷楼宇间,白天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员”,傍晚是化解家长里短的“调解员”,深夜则化身背街小巷的“守夜人”,仅今年就协助民警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10余处。

群防群治队伍在沿街商铺等公共场所巡逻

一艘艘客船踏浪航行,满载海岛共富新希望……为提升应急处突能力,万山区发挥综治中心枢纽作用,建立“一点呼叫、多点响应”应急处置模式,将客运码头保安、学校门卫、卫生院员工等共计40余名社会力量纳入全区27个海岛“最小应急单元”,形成守护海岛安全的一道道“岗哨”,让群防共治资源再整合、再组织、再优化。

一盏盏不灭的海岸线探照灯,一个个忙碌的“蓝马甲”身影,正悄然织就一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平安网,让万山海岛的夜晚更加温暖安宁。

来源:珠海政法